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公司新闻

“中国制造2025”:走向制造强国的线路图

编辑日期:( 2015-05-15 12:04:06 )  点击:42530次  来源:德泉矿机
 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如何优化一二三次产业结构,在提高消费比重、加大服务业占比的同时,如何做强我国的制造业,而不是削弱制造业,这是个原则性、方向性问题。一段时间来,在有些智库的报告中,有去工业化、弱化制造业的倾向,这是让人忧虑的。从发达国家的情况看,这两年几乎无一例外地都在强调重返制造业、做强制造业。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制造业是本,没有制造业的强大,其他都是虚的。现在,提出“中国制造2025战略”真是来得及时、必要。   ——亚夫   ■在新一轮工业革命的竞技中,已经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的中国,必须加快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发展目标。制造业由大到强,不仅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和发展的内在规律,更是现实的迫切需要。加快制造强国建设,不仅是时代赋予制造业的历史使命,更是适应中国国情的战略抉择。刚刚颁布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为我国实现“变道超车”,重构竞争优势,加快技术升级、产业升级和全球价值链升级,迈向“制造强国”指明了新的方向。   ■从产业规模和结构看,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贡献了国内生产总值的40%以上。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制造业增长高于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在规模发展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在快速升级,主要表现在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的比例持续下降,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比例不断上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5-2013年,我国制造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然而,我们仍处于“大而不强”的阶段,制造业普遍存在自主创新能力差、核心部件对外依存度高、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质量问题突出等,与美、德、日等发达工业国家存在较大差距,进入21世纪以来,新一轮的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在这一关键历史期,如何变道超车成为重要命题。0%左右,2012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为2.08万亿美元,在全球制造业占比约20%,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  智能制造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智能设备和生产手段在未来必将广泛替代传统的生产方式。当前,我国在智能测控、数控机床、机器人、新型传感器、3D打印等领域,初步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但总体看来,我国制造业发展仍然以简单地扩大再生产为主要途径,通过智能产品、技术、装备和理念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的任务艰巨而迫切。建议从国家层面启动实施智能制造专项工程,加强技术攻关,开展应用示范,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   一是重点突破智能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系统集成、设计、制造等核心技术研究。二是开展数字工厂应用示范。在全国范围内分行业分区域选取示范企业,给予支持,建设数字制造的示范工厂,发挥“种子作用”。三是推动制造业大数据应用。以行业龙头企业为先导,鼓励其应用大数据技术提升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产品营销及服务环节的智能决策水平和经营效率。
当前第1/1页 [首页] [上一页] [1][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