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公司新闻

中信重工8.48亿控股唐山开诚 致力开启智能矿山

编辑日期:( 2015-05-09 12:31:25 )  点击:43346次  来源:德泉矿机
中国制造“2025”核心“大脑” 为落实“中国制造2025”规划纲要,中信重工董事长任沁新认为,新的工业浪潮最大的启示就是,谁占领了前沿位置,谁就拥有了未来。无论是德国工业4.0或者是“中国制造2025”,都是大力推进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化。 公司基于这种对市场发展趋势的认识,从2012年强力进入电力电子行业,专心专注低速重载大功率变频传动技术。在这个基础上大力开发自动化和智能化,形成了独特的产业优势,优势表现为“核心制造+变频传动+智能化控制”。 任沁新认为,如此,将使中国的重型装备不仅拥有了中国“心”,还拥有中国的“大脑”。 近年来,作为中国重型装备制造业的领军企业,中信重工大胆先行先试,以创新驱动为动力,以智能转型、绿色发展为方向,加速推进从传统制造型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从主机供应商向成套服务商、从本土化企业向国际化企业的“三大转型”。 行业分析认为,目前,中信重工着眼全球工业发展趋势的研究与分析,深入挖掘本行业的互联网基因,强力推出低速、重载、大功率、工业专用变频技术,打通主机自动化、智能化控制的软硬件接口,实现工艺设计、装备制造、控制系统的全覆盖,开启机械驱动导向向控制驱动导向的转变,发展包括变频、网络控制在内的机电液一体化产业,以期掌控未来技术发展和成套工艺控制的核心优势。 高端电液智能基地三年内业务利润过10亿 4月中旬,中信重工高端电液智能控制装备制造基地宣布投产,该基地是亚洲目前最大的高端电液智能控制装备制造基地,也是中信重工首个全面投产的上市募投项目。该基地规划用地213亩,总投资8.98亿元,将使中信重工拥有年产1000套以上高压变频器的生产能力。该基地将有利于公司变频技术成果的迅速转化,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也有助于解决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的智能化、绿色化和高端技术依赖进口的问题。 公司董事长任沁新表示,基地将为股东和战略投资者带来价值增值和资本回报。根据规划,中信重工将借助这一基地,利用三年时间,将自动化产业板块扩大至营业收入30亿元、利润10亿元的规模。 研发机器人运动关节控制系统和矿山机器人 目前,中信重工积极研发机器人运动关节控制系统和矿山机器人项目,井下矿山和露天矿山的无人操作和综合自动化控制系统。 中信重工董事长任沁新表示,机器人是未来五年重型装备制造行业的机会,中信重工将借助自身在矿山设备领域的技术积累和客户资源,进入这个领域。2016年6月,将在基地西侧建成中国国家矿山装备验证中心以及八个实验室;在一号、二号、三号三个联合厂房,将要布局机器人运动控制关键技术、矿山工业机器人,以及井下矿山和露天矿山无人化操作控制体系。由于机器人行业门槛较高,不排除会借助其他平台完成研发和制造。 重组有助于公司全面进入井下装备,开启智能矿山 中信重工紧紧围绕国家安监总局“十三五”规划涉及的智能无人矿山的指导思想,以及“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方针,对地面矿山智能化及井下矿山无人化作了战略部署。 此次重组目标的公司唐山开诚,是国内煤矿智能安全装备的领军企业及唯一取得煤矿安全生产和救援用机器人系列产品生产资质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唐山开诚以井下“无人值守”智能矿山为方向,下一步将结合中信重工的提升、输送、网络自动化等设备开展研究,充分利用其现有的机器人、传感器、防爆控制及传动装备开展环境治理(通风、瓦斯、给排水等),高效生产(防爆控制及传动加主机),全寿命周期管理(机器人巡检,传感及网络化),防灾救援等方面开展研究,最终实现“井下高危行业无人化开采”的目标。 此外,中信重工将结合唐山开诚的传感器、机器人、智能仪表,并依托公司的主机、变频传动及网络技术展开地面矿山智能化的研究,围绕地面矿山的碎磨工艺,围绕提高效率,展开智能破碎、智能粉磨、智能输送、全寿命周期管理及远程诊断和监控等关键技术研究。 重组完成后,中信重工将全面进入国内井下防爆、提升、控制、救援等系列装备领域,与原有服务领域形成完整体系,以此为依托致力于建设中国的无人矿山和智能矿山。公司将快速实现基于矿山高危环境使用的工业机器人的系统化、产业化。延伸中信重工矿山自动化产业链条,将高性能综合自动化、智能化系统,从煤炭矿山扩展至黑色、有色、化工矿山,成为国际领先的大型矿山智能成套装备服务商。
当前第1/1页 [首页] [上一页] [1][下一页] [尾页]